2014/8/12患者依从性探究,医生叮嘱听不听?

       从最初的糖尿病,到后来的肾病,从刚开始的失明,再到最后的截肢,年龄不到50岁的赵先生除了后悔,还是后悔!导致这一系列悲剧发生的原因,是他没有听医嘱。因为没听医生的话,他不仅失去了健康,甚至还失去了家庭。

 

  “医嘱”,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“医生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对病人在饮食、用药、化验等方面的嘱咐”。可记者连日来通过调查发现,对于医生的话,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并不“感冒”,追其原因主要有两种:对医嘱不重视,对医生不信任。
 
  有关专家表示,医患是一对高度依赖的合作关系,共同的敌人是疾病。若存在患者不配合医生进行诊治的情况,后果不堪设想。鉴于此,医患双方应加强沟通与交流,信任是医嘱被执行的“良药”。
 
  不听医嘱,年纪轻轻的他失明了
 
  双眼失明,右腿截肢……对45岁的赵先生来说,现在的生活基本上可以用“无法自理”来描述了。“当初没听医生的话”是导致他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。
 
  六年前,家住省会桥西区的赵先生是一名忙碌的生意人。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,他外出应酬格外频繁,整天都是大鱼大肉,喝起酒来更是没有节制。也是仗着自己年轻,对于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劝说,他也不怎么在意。直到有一天,赵先生感觉四肢乏力,恶心呕吐,身体明显消瘦,才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河北医大一院。在这儿,通过检查发现,导致其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。
 
  那一年,赵先生39岁。
 
  “糖尿病,需住院接受一段时间规范化的治疗。”面对医院内分泌专家周慧敏的建议,赵先生及其家人并没有采纳。赵先生认为,当时,他的生意是那么忙,那么火,根本就没有时间接受治疗,“再说糖尿病也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,输几次液就好了”。
 
  “糖尿病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,一旦任其发展下去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尽管如此,周慧敏还是对赵先生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。怎奈,仗着自己年轻,以生意忙为借口的赵先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。
 
  医生开的药,不吃;医生要求住院,不住;医生要求输液,不输。赵先生说,他只是在感觉到身体不适时,才会到医院输几天液。只要症状一减轻,他就会停止治疗
  在经过了时断时续的五年治疗后,赵先生的身体状况越发下降:四肢乏力、恶心呕吐、血糖和血压高得惊人。更让人担心的是,他的身体开始出现浮肿。医生通过检查发现,赵先生的肾脏出了问题,只是问题不是很严重。
 
  不过,这一切依旧没有引起赵先生的足够重视。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,他依旧熬夜,依旧大吃大喝,依旧生活没规律。面对赵先生的这些行为,周慧敏无奈之余更多的是着急。“肾脏一旦出了问题,是很难治疗的。你有时间吃饭,有时间喝酒,就是没有时间看病。再这样下去,更多并发症出现,你的身体状况就会更加糟糕。”面对周慧敏的劝说,赵先生依旧我行我素。
 
  去年9月份,让周慧敏担心的事情出现了:赵先生眼睛看不清东西了,由于脚疼走路也越发吃力起来,四肢肿胀也更加严重了。“尽管我们进行了全力救治,可患者的眼睛还是失明了。”周慧敏说:“患者的病情此时比较重,出现了肾脏衰竭,心肌梗死等系列症状,再加上腿上的伤口不能愈合,不得不截去了一条腿。”
 
  在截肢的那一天,赵先生万分地后悔:“如果当初听了医生的话,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!”
 
  “如果他听了医生的话,能及时地接受治疗,能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,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。”周慧敏备感惋惜地说,这场悲剧原本是可避免的!
 
  可惜,没有如果!
 
  医生的话,多数患者选择“听”
 
  围绕着“医嘱”,记者连日来相继对省会各大医院的住院及门诊50位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拦截采访,以下是调查实录:
 
  问题一:“医生的话,究竟是听还是不听?”
 
  面对这个问题,受访的50位患者及家属中,选择“听”的为27人,选择“听一些”的有11人,选择“不听”的有12人。
 
  问题二:“你为什么听或不听医生的话?”
 
  选择“听”的受访者王先生说:“医生的话,必须无条件听,无条件执行,毕竟健康是自己的头等大事儿,容不得掺半点水分。”
 
  选择“听一些”的受访者李女士说:“医生的话可以听,但不能一味地全听,也不能全信,毕竟自己还年轻,对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,对于健康没必要太在意,太过于关注。”李女士同时表示:“之所以不能全信医生的话,缘于个别医生靠忽悠或吓唬来吸引患者,取得患者的信任。医生说的大方向、大的治疗方案可以听,但仅仅是可供参考,可以多问几个医生,并从中选择自己认为合理,能接受的治疗方案。”
 
  而选择“不听”的受访者孔先生则认为:“在医院,我最不愿意听医生说的一句话就是‘不听我的后果自负’,想想这句话多么可怕。现在,在一些病人身上,我认为或多或少地存在过度医疗,一些医生难免夸大患者的病情,进而取得较大的利益。”
 
  问题三:“怎么样才会听医生的话?”
 
  对于这个问题,孔先生认为:“医院及医院管理部门应对医生加强医德和责任心的培训,医院不要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,医生同样如此,应将医德视为生命,将病人放在第一位置,尊重病人,进而让病人花最少的钱看好病。只有这样,病人才会听医生的话。”
 
  孔先生的话代表了多数“不听”患者的心声。
 
  专家说法
 
  缺乏沟通
 
  是患者不信任医生的主要因素
 
  除了不信任外,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让“医嘱”执行难呢?通过调查不难发现,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:
 
  首先是患者重视程度不够。这一点对正处于恢复期的患者最为常见,这部分患者常自觉病情已经好了,于是就停止治疗。常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,血压降至正常就自认为没有服药的必要了。
 
  其次则是对治疗失去信心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,有一些患者由于见效慢或收效甚微,进而对治疗没了信心。久病患者经过各种治疗,对治愈疾病失去信心,不愿治疗,有的甚至采取消极态度。
 
  再有就是缺乏沟通。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,进而让患者对“医嘱”失去信心。
 
  “医生和患者就像鱼和水的关系,没有谁缺得了谁。如果双方能更多地沟通和理解,医有医德,患者也遵循患者之德,和谐的医患关系才有可能实现。”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赵明友认为,对医生的不信任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病人对诊疗方式不理解,由于许多病情都是常规病情,并非疑难杂症,医生有时一眼就能看出病情的严重程度,因此诊断时间较短,且往往对病情解释较少,病人就会觉得医生不够重视。“病人就诊前长达几小时的等候,与几分钟的就诊时间相比,形成极大的反差。如此‘被敷衍、被打发’的直观感觉,造成了对医生诊断的信任缺失。”
 
  赵明友建议,患者及其家属应对医生给予充分信任,尤其是患者家属应对患者多点关心和提醒。对于医生而言,在治疗前应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,交待治疗的目的、方式、必要性等等,尽可能地赢得患者的信任。



备案号:粤ICP备2021136774号
服务热线:400-8800-206
版权所有:广东灏瀚科技有限公司;技术支持:锐企科技